大约在两千年以前有一场辩论。是关于一位叫做告子的年轻人与孟圣人之间的。告子是一位年轻的哲学家,他对孟子的“人性善”观点很不满意,就找上门与孟子辩论。过程中告子说了句“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对于二千多年前的这场有关人性本质的辩论,最终谁胜谁负其实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被堂而皇之地记录在儒家的经典著作《孟子》之中,而且从此之后也成了古人论述食欲和性欲本质的经典。
熟悉金庸老先生著作的人们大概会记得一道叫做“好逑汤”的菜,“。。。。。。碧绿的清汤中扶着数十颗殷红的樱桃,又飘着七八片粉红色的花瓣,底下衬着嫩笋丁子。红白绿三色辉映。鲜艳夺目。汤中泛出荷叶的清香。。。。。。”尤其是樱桃中又去核嵌入斑鸠肉。实乃精巧直至。
按黄蓉的话说:笋丁与荷叶是代表君子。斑鸠嘛。当然是代指雎鸠了。正所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国人讲究食不厌精。毕竟是大家。金庸老先生偶尔玩儿票也足够让我等后生小辈叹服。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周南,一般指的是洛阳以南到湖北一带地方。据有关资料推断,这首诗产生的时代不会太早,大约是西周末、东周初。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至于为什么《关雎》这首情诗会成为诗经的开篇。孔夫子说:《关雎》一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
也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有与我相差不多的癖好。看到雎鸠竟然先想到的是——吃。但是毕竟“食色,性也”几千年前就讨论过了。孟圣人也是认同的,要不然弟子们也不敢写进书里让后世引用。倾慕一个人的容貌。会说秀色可餐。仿佛只有把一个人彻底的放到自己心里才是最安全最温暖的方法。酸甜苦辣本是描写味道的。在人爱情有波动的时候也常常拿来用。不禁让人感叹原来爱情与饮食是有关系的。
在诗经中雎鸠是离爱情最近的鸟。以至于它“关关”的声音在那思慕女子的男子听来也是在呼唤自己的爱人。古人说雎鸠这种鸟雄雌不分离。“关关”的鸣叫声一唱一和形影不离。于是雎鸠成了象征着贞洁的鸟儿。是爱情忠贞的象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河州之上看到佳人的男子,波光流转的女子。男子不必自抑心中之情。女子不必羞怯退避。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美人如玉如花又怎样?总要有人去欣赏才有意义。失去了看花的人。那河州之上就算再美。荇菜再多。谁愿意日日流转呢。。且不论君子淑女谁宾谁主,男女之间本就是互相吸引相互依赖的。
君子,淑女,代表了中国人的爱情品味。河州,雎鸠这质朴的场景与道具则承载了东方文化对爱情飘摇朦胧的情感意境。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美到了极致的女子。
“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相思难眠的男子。
抛却了朱熹。不在乎脑子打了结的儒生们肆意的歪解与掩饰,爱情其实很简单,钟鼓之声响起。在音乐中徜徉化为天边的蝶。自由蹁跹。
此刻。幸福再歌唱…… 文章来源:十四很快乐的百度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