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十堰文化 >> 正文
我国首部宫廷流放文化书《中国历代帝王将相特放房陵籍录》出版
信息来源:十堰网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9日9:42 文章编辑:耕夫
    十网12月19日讯(袁君):我国首部研究宫廷帝王流放文化书《中国历代帝王将相特放房陵籍录》书,近日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由中国屈原学会理事、湖北省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主任编辑袁正洪,十堰市民俗学会、十堰市诗经尹吉甫文化研究会理事袁源等,历经15年编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专家刘锡诚、荆楚历史文化知名专家、原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王玉德博士生导师作序。
    我国古代有六大流放地,即鄂西北的房陵(含上庸、郧乡、均州)、西北边疆地区的河西走廊及河套地区、岭南地区、海南岛三亚、西南黔州及蜀地巴州、东北黑龙江漠河和海林县宁古塔。在六大流放地之中,房陵有别于其他流放地,是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人数最多、品级最高的特放地。
房县何以被称为特放地?作者根据史书典籍及历史、时政、地域、环境、人文、风物、民情等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综合研究分析。提起流放文化,人们的印象中,流放地都是那些边远、偏僻、荒凉、闭塞、烟瘴、苦难之地。在我国古代六大流放地中,西北边疆地区的河西走廊及河套流放地古为朔方、凉州,是“荒漠”、“西北绝域”之地;岭南流放地,系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多雨、重山叠嶂、河网密布,古称“瘴疠之地”,被北方人称为“蛮夷之地”;海南岛三亚,古称崖州,距京城偏远,亦称“天涯海角”,热带水土不服,被称为人生到尽头的荒凉孤岛之地;西南黔州及蜀地巴州流放地,主要指今湖南西北部,包括今四川东南、湖北西南、贵州东北一小部分,因开发比较晚,自古以来被称为烟瘴蛮荒畏途之地;东北黑龙江海林县漠河及宁古塔流放地,古时生存环境恶劣,冬季奇冷,俗称“冰山雪窖之乡”,发配宁古塔给披甲人(披甲人就是一种帮助清王朝镇守边疆的,所以,披甲人世代居住边疆,清王朝会经常将一些犯人或其家属发配给这些人,稳定军心。再后来,降人减少了,披甲人的意思引申为军人。)为奴种地,是苦寒之地。
    为什么会选在房县?与以上流放地相比,从区位而言,鄂西北的房陵流放地,地处中国中西结合部,介于大巴山与秦岭、长江和汉江之间。它东临历史名城荆襄,西通川陕,南倚原始森林神农架,北连道教圣地武当山,自古就有“蜀东孔道、楚北边疆、秦陕咽喉、楚屏障”之称,为秦楚边缘陆路运输之枢纽。从山形地势而言,房县群山环抱,山城盆地,南北气候兼有,素有千里房县“聚宝盆地”之美誉。房县山大林密,县城坐落在纵横百里平川的盆地上, 周围群山环抱,物产丰富,是块天然就适合人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宫廷陪都”、“后花园”。房陵是超出法律之外而施仁慈的特放之地。唐代流刑三等,即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但唐时房县称房州,距京城长安不到一千里(现公路西安距房县 380公里)。唐时将房州作为流放地与唐律最低流放距京城长安二千里远之法定来说,其流距不到法定距离的一半,显然是超出法律之外的特放地。唐中宗李显被贬房州,十四年后李显被接回京城又当了皇帝。历史上先后有 52 位帝王将相皇亲被特放房陵,株连随同的达5万余人。
    该书比较深层次地探索了“房县何以被选为特放地”、“历代帝王将相皇亲特放房县的历史特点”、“特放对房陵文化产生的影响和重要作用”、“房陵特放文化在打造生态旅游文化产业中的作用”、“韦后毒死唐中宗不可信理由十二点之考辨”、“千古奇冤—韦后母女毒死唐中宗之谜” 等。本书20多万字,系我国第一部流放文化的典籍录。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回函中说:“《中国历代帝王将相特放房陵籍录》书的出版,将填补我国民间文化相关领域的空白,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该书对研究我国流放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