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民俗文化网 >> 汉水文化 >> 正文
汉水民歌是沉淀的文化形态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8月13日10:40 文章编辑:339007849

汉水民歌是汉水流域中最具代表的曲种。它语言形象生动,曲调优美动听,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地方风格,是汉水人民在长期劳动中创造出来流传至今的艺术瑰宝。

  

汉水民歌的内容和题材,较全面地反映了本地区的历史、社会、民族、文化、生产斗争和生活、风俗等各个侧面的生活风貌。它不仅是研究本地区社会、文化、历史、民族、文学、美学等方面有重要价值的参考资料,也是音乐家、作曲家、歌唱家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珍贵的案头工具书。

  

流传在汉水流域的民歌,伴随着人们种种生活习俗的形成发展而逐渐成熟,于明清达到鼎盛。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周南”和“召南”部分25首歌谣的流传地主要就在汉水上游。《诗经》中的“风”,即民歌,古代有“采风”(即收集民歌)的制度,统治者通过收集上来的民歌来观察社会民情,《诗经》中的“风”包括当时15个诸侯国的民歌,共计160篇,大多数是属于湖北北部汉水流域(今天的湖北襄樊、十堰,以及陕西安康、白河一带)民歌。南朝乐府的西曲歌也是流传在长江中游和汉水流域的民歌。

  

汉水民歌依山傍水而作。有山歌、号子、田歌、小调、灯歌、花鼓、孝歌、八歌,以及风俗歌、叫卖调等。品种繁多,风格多样,呈现出纷杂多变的繁荣局面。其音乐风格大多有着较强的抒情性、叙事性和舞蹈性,适于表演动作、表达情节和反映人物复杂感情。水是山中的精灵,歌是心中的情绪。渔舟在轻轻地摇,汉水在静静地淌,山间打柴的小伙,河边浣衣的姑娘,锄禾而归的农夫,弓背摇浆的艄公,出门都是歌,唱到日落坡。一人唱,众人合,优美动听的歌声回荡山谷,余音缭绕。

  

劳动号子是汉水民歌的基础,而船工号子是劳动号子的内核,在汉水民歌中占有重要位置。风格粗犷豪迈,音调、节奏复杂多变,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山歌指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歌曲,是最能代表山区特点的民歌,山歌歌词有很多是在劳动中即兴创作的,见景生情,随编随唱,大多是表现爱情的。小调和山歌一样量大面广,歌词较为固定,其风格特点是曲调细腻流畅,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平稳细碎,音域较窄,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和个人感情色彩。风俗歌曲则是流传较广的民间口头文艺形式,是一种即兴创作歌曲,见啥唱啥,想啥唱啥,是反映汉水人民生活习俗的歌曲,大都是在民间举行婚丧嫁娶等各种仪式时所唱。

  

汉水民歌兼容南北风情,既有巴蜀之强悍雄浑,又有荆楚之柔美清丽;既有关中的质朴通达,又有江南的洒脱灵秀;既有南北过渡色彩的多样性,又有强劲的渗透力。它非常讲究艺术构思,入题快,联想丰富,中间大起大落,收束简洁明快,余味无穷。在表现技巧上善于将比兴、比喻、夸张、双关、对仗、重叠、倒转等修辞手法结合使用,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歌词借喻巧妙,风趣幽默,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其旋律优美婉转,高腔唱法中游移于调式音级间的色彩性颤音唱法,具有独特的乐美价值。

  

汉水民歌贴近生活,琅琅上口,容易学习,不管是老人小孩,都可以很快就学会并跟着吟唱,并且容易流行。如龙船调,原名种瓜调,是生产风俗歌,后经演化而成为划彩龙船的一种唱腔,早先流行于汉水流域,音乐界将龙船调定为“湖北民歌”。龙船调现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是中国最优秀的民歌之一,也是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

  

1999年,“汉族民歌第一村”的吕家河的发现,打破和纠正了过去流行的“汉族缺乏民歌”的错误观念。汉水之滨、武当山金顶后山古神道的吕家河村,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民歌之都”。这个不足300户人家的村落,竟有男女老少歌手200余人。已经整理出来的民歌就有4000多首。全村751人中,能连续唱2小时以上民歌者达80人。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华中师大教授刘守华实地考察后认为:这是一个“富有汉水文化特色的罕见的汉族民歌村”。

   

汉水民歌,其实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化的沉淀。它的历史是如此悠久,是汉水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笔可贵的财富。但是随着农耕时代的渐渐过去,诞生于农耕时代并伴随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民歌,已经走到了尽头。然而,民歌作为艺术,作为过去时代的一种民族民间文化遗存,民歌的厚重民族文化价值及认识价值却是不容忽视的。做好汉水民歌的搜集与发掘,对于丰富中华民族音乐宝库、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近年来,汉水沿岸城乡都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开发和利用汉水民歌资源。举办民歌培训班,编写民歌教材,在学校的音乐课加上民歌内容等。丹江口市积极打造吕家河“民歌村”,挖掘民歌文化宝藏,目前已搜集整理民歌5000余首。民歌这个快要消亡的民族文化遗产正被重新的纳入了民族文化的重建之列。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条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实名:十堰新闻网 十堰新闻 域名网址:www.syxw.net
投稿邮箱:E_mail:syxw668@126.com 或 E_mail:syxw668@yahoo.com.cn